配置 DS1 接口
T1 和 E1 是指跨接口传输 DS1 信号的数据传输格式。以下主题将讨论 T1 和 E1 的功能、配置详细信息以及删除 T1 接口。
了解 T1 和 E1 接口
T1 和 E1 是携带 DS1 信号的等效数字数据传输格式。T1 和 E1 线路可以互连以供国际使用。
本主题包含以下部分:
T1概览
T1 是一种数字数据传输介质,能够处理 24 个同时运行的连接,总速度为 1.544 Mbps。 T1 将这 24 个独立的连接(称为通道或时隙)组合到一个链路上。T1 也称为 DS1。
T1 数据流被分成帧。每个帧由一个成帧位和 24 个 8 位通道组成,每个 T1 帧总计 192 位。帧每秒传输 8,000 次,数据传输速率为 1.544 Mbps (8,000 x 193 = 1.544 Mbps)。
在接收和处理每一帧时,每个 8 位通道中的数据将与前一帧的通道数据一起保留,从而使 T1 流量能够在单个介质上分成 24 个单独的流。例如,在以下一组 4 通道帧(没有成帧位)中,通道 1 中的数据由每个帧的第一个八位位组组成,通道 2 中的数据由每个帧的第二个八位字节组成,依此类推:
Chan. 1 Chan. 2 Chan. 3 Chan. 4 Frame 1 [10001100][00110001][11111000][10101010] Frame 2 [11100101][01110110][10001000][11001010] Frame 3 [00010100][00101111][11000001][00000001]
E1概览
E1 是 DS1 数字传输的欧洲格式。E1 链路与 T1 链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以 2.048 Mbps 的速度传输信号。每个信号有 32 个通道,每个通道的传输速率为 64 Kbps。E1 链路的带宽比 T1 链路高,因为它不预留一位开销。而 T1 链路在每个通道中使用 1 位作为开销。
T1 和 E1 信号
T1 和 E1 接口由两对电线组成:传输数据对和接收数据对。时钟信号用于确定何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采样,该信号嵌入在 T1 和 E1 传输中。
典型的数字信号通过发送零 (0) 或 1 (1) 来工作,这通常表示为线路上不存在或存在电压。接收设备只需检测特定采样沿的线路上是否存在电压,即可确定信号是 0 还是 1。然而,T1 和 E1 使用双极性电脉冲。信号用无电压 (0)、正电压 (1) 或负电压 (1) 表示。双极性信号允许 T1 和 E1 接收器根据所使用的编码类型检测线路中的错误情况。
编码
以下是常见的 T1 和 E1 编码技术:
交替标记反转 (AMI)—T1 和 E1
具有 8 零替换的双极性 (B8ZS) —仅 T1
高密度双极性 3 代码 (HDB3)—仅限 E1
AMI 编码
AMI 编码强制 T1 或 E1 线上的 1s 信号在每次连续 1 次传输时在正电压和负电压之间交替,如以下示例数据传输所示:
1 1 0 1 0 1 0 1 + - 0 + 0 - 0 +
当使用 AMI 编码时,具有长序列 0 的数据传输在线路上没有电压转换。换句话说,语音传输不使用 AMI 编码,因为它永远不会遇到“一长串零”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设备难以保持时钟同步,因为它们依靠电压波动与发射时钟持续同步。为了抵消这种影响,数据流中的连续 0 数限制为 15。此限制称为 1s 密度要求,因为它要求每传输 15 个 0 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 1。
在 AMI 编码的线路上,两个相同极性的连续脉冲(正脉冲或负脉冲)称为双极性违规 (BPV),通常被标记为错误。
B8ZS 和 HDB3 编码
B8ZS 和 HDB3 编码都不会限制可以在线路上传输的 0 数。相反,这些编码方法会检测 0 序列,并用位模式替换序列,以提供保持链路计时所需的信号振荡。
T1 线的 B8ZS 编码方法检测连续 8 个 0 传输的序列,并替换两个连续 BPV (11110000) 的模式。由于接收端使用相同的编码,因此它会将 BPV 检测为 0 替换,并且不会标记 BPV 错误。与 11110000 替换位序列不匹配的单个 BPV 可能会生成错误,具体取决于设备的配置。
B8ZS 使用双极性违规来同步设备,这是一种不需要使用额外位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使用 B8ZS 的 T1 电路可以为每个通道使用完整的 64 Kbps 来存储数据。
E1 线路的 HDB3 编码方法检测四个连续 0 传输的序列并替换单个 BPV (1100)。与 B8ZS 编码类似,接收设备会检测 0 代入,并且不会生成 BPV 错误。
T1 和 E1 成帧
T1 接口使用扩展超帧 (ESF)。E1 接口使用 G.704 成帧或不带 CRC4 成帧的 G.704,或者可以处于无成帧模式。
用于 T1 的 ESF 成帧
ESF 将 D4 超帧从 12 帧扩展到 24 帧。通过扩展超帧的大小,ESF将超帧帧模式中的位数从12个增加到24个。额外的比特通过设施数据链路 (FDL) 用于帧同步、错误检测和维护通信。
同步位的ESF模式为001011。仅使用超帧序列中第 4、8、12、16、20 和 24 帧的成帧位来创建同步模式。
来自帧 2、6、10、14、18 和 22 的成帧位用于传递每个超帧块的 CRC 代码。CRC 代码验证所接收超帧的完整性,并使用 CRC6 算法检测位错误。
帧 1、3、5、7、9、11、13、15、17、19、21 和 23 的成帧位用于数据链路通道。这 12 位使网络控制中心的作员能够查询远程设备以获取有关链路性能的信息。
T1 和 E1 环路信号
T1 或 E1 链路上的控制信号是环路信号。利用环路信号,网络控制中心的作员可以强制链路远端的设备将其接收到的信号重新传输回传输路径上。然后,发射设备可以验证接收到的信号是否与发送的信号匹配,以对链路执行端到端检查。
两个环路信号用于执行端到端测试:
环路命令信号使用以下命令模式将链路设置为环路模式:
...100001000010000100...
环路关闭信号使用以下命令模式将链路返回到其正常模式:
...100100100100100100...
当链路处于环路模式时,作员可以将测试设备插入生产线上以测试其运行情况。
示例:配置 T1 接口
此示例说明如何在 T1 接口上完成初始配置。
要求
开始之前,请安装 PIM,将接口电缆连接到端口,然后打开设备电源。请参阅适用于您设备的 入门指南 。
概述
此示例介绍必须在每个网络接口上完成的初始配置。在此示例中,您按如下方式配置 t1-1/0/0 接口:
您可以通过将封装类型设置为 ppp 来为新接口创建基本配置。您可以根据需要为物理接口属性输入其他值。
将逻辑接口设置为 0。请注意,逻辑单元号的范围可以从 0 到 16,384。您可以为需要在逻辑接口上配置的属性输入其他值,例如逻辑封装或协议家族。
配置
程序
CLI 快速配置
要快速配置此示例,请复制以下命令,将其粘贴到文本文件中,删除所有换行符,更改详细信息,以便与网络配置匹配,将命令复制并粘贴到层级的 CLI [edit]
中,然后从配置模式进入提交。
set interfaces t1-1/0/0 encapsulation ppp unit 0
分步过程
下面的示例要求您在各个配置层级中进行导航。有关作说明,请参阅 在配置模式下使用 CLI 编辑器。
要配置 T1 接口,请执行以下作:
创建接口。
[edit] user@host# edit interfaces t1-1/0/0
为新接口创建基本配置。
[edit interfaces t1-1/0/0] user@host# set encapsulation ppp
添加逻辑接口。
[edit interfaces t1-1/0/0] user@host# set unit 0
结果
在配置模式下,输入 show interfaces
命令以确认您的配置。如果输出未显示预期的配置,请重复此示例中的配置说明,以便进行更正。
为简洁起见,此 show interfaces
命令输出仅包含与此示例相关的配置。系统上的任何其他配置都已替换为省略号 (...)。
[edit] ... t1-1/0/0 { encapsulation ppp; unit 0; }
如果完成设备配置,请从配置模式输入 commit
。
验证
确认配置工作正常。
验证所有接口的链路状态
目的
通过对网络中的每个对等方地址使用 ping 工具,验证设备上的所有接口是否都正常运行。
行动
对于设备上的每个接口:
在 J-Web 界面中,选择
Troubleshoot>Ping Host
。在“远程主机”框中,键入要验证其链路状态的接口地址。
单击
Start
。输出将显示在单独的页面上。
PING 10.10.10.10 : 56 data bytes 64 bytes from 10.10.10.10: icmp_seq=0 ttl=255 time=0.382 ms 64 bytes from 10.10.10.10: icmp_seq=1 ttl=255 time=0.266 ms
如果接口正常运行,将生成 ICMP 响应。如果收到此响应,则在时间字段中会列出往返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意义
验证接口属性
目的
验证接口属性是否正确。
行动
在作模式下,输入 show interfaces detail
命令。
输出显示接口信息的摘要。验证以下信息:
物理接口已启用。如果接口显示为“已禁用”,请执行下列作之一:
在 CLI 配置编辑器中,删除
disable
配置层次结构 [edit interfaces t1-1/0/0] 级别的语句。在 J-Web 配置编辑器中,清除
Disable
接口> t1-1/0/0 页面上的复选框。
物理链路已开启。链路状态为“关闭”表示接口模块、接口端口或物理连接存在问题(链路层错误)。
“上次翻动时间”是预期值。它表示物理接口上一次变得不可用,然后又变得可用。意外的抖动表示可能是链路层错误。
流量统计信息反映了预期的输入和输出速率。验证输入和输出字节数及数据包的数量是否与物理接口的预期吞吐量匹配。要清除统计信息并仅看到新的更改,请使用命令
clear interfaces statistics t1-1/0/0
。
示例:删除 T1 接口
此示例说明如何删除 T1 接口。
要求
配置接口之前,不需要除设备初始化之外的特殊配置。
概述
在此示例中,将删除 t1-1/0/0 接口。
执行此作将从软件配置中删除接口并将其禁用。网络接口在物理上仍然存在,其标识符继续显示在 J-Web 页面上。
配置
程序
分步过程
要删除 T1 接口,请执行以下作:
指定要删除的接口。
[edit interfaces] user@host# delete t1-1/0/0
如果完成设备配置,请提交配置。
[edit interfaces] user@host# commit
验证
要验证配置是否工作正常,请输入 show interfaces
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