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us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Let us know what you think.

Do you have time for a two-minute survey?

 
本页内容
 

聚合以太网接口

以下主题将讨论聚合以太网接口概述、链路聚合和聚合以太网接口的配置详细信息、聚合以太网接口的故障排除和验证。

了解交换机的聚合以太网接口和 LACP

通过 IEEE 802.3ad 链路聚合,您可以对以太网接口进行分组,以形成单个链路层接口,也称为 链路聚合组 (LAG)

聚合物理接口之间的多个链路将创建单个逻辑点对点中继链路或 LAG。LAG 平衡聚合以太网捆绑包内成员链路之间的流量,并有效地增加上行链路带宽。链路聚合的另一个优点是提高了可用性,因为 LAG 由多个成员链路组成。如果一个成员链路发生故障,LAG 将继续通过其余链路传输流量。

注意:

在 QFX5100、QFX5120、EX4600 QFX10002独立交换机上,以及在 QFX5100 虚拟机箱 和 EX4600 虚拟机箱上,您可以为聚合以太网捆绑包配置混合链路速度。支持 10G、40G 和 100G 链路速度。QFX5200 和 QFX5210 交换机支持混合链路速度。QFX5200 和 QFX5210 交换机还支持具有混合链路速度的负载平衡。如果配置的链路速度不受支持,则负载均衡不起作用。

注意:

您可以在两个端点之间使用不同的 SFP 型号来配置端口通道,从而保持相同的带宽。

例如:

switch 1 gig0/1 (SFP-10G-SR-S) --------- MX 1 gig0/1 (SFP-10G-SR-S)

switch 1 gig0/2 (SFP-10G-LR-S) --------- MX 1 gig0/2 (SFP-10G-LR-S)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是 IEEE 802.3ad 标准的子组件,用作发现协议。

注意:

为确保冗余服务器节点组上的聚合以太网 (AE) 接口之间的负载平衡,AE 的成员必须均匀分布在冗余服务器节点组中。

注意:

在网络节点组切换期间,流量可能会中断几秒钟。

链路聚合组

将链路号指定为物理设备,然后将一组接口(端口)与链路相关联,即可配置 LAG。所有接口必须具有相同的速度,并且处于全双工模式。适用于 EX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的瞻博网络 Junos 操作系统 (Junos OS) 会为每个接口分配唯一的 ID 和端口优先级。ID 和优先级不可配置。

可分组到 LAG 中的接口数以及交换机支持的 LAG 总数因交换机型号而异。 表 1 列出了 EX 系列交换机、每个 LAG 的最大接口数和它们支持的最大 LAG 数。

多速率交换机不支持具有不同接口类型(例如 GE 和 MGE)成员链路的 LAG。

注意:

对于 Junos OS 演化版,软件不会对混合速率 AE 捆绑包中的最大 AE 接口数量施加限制。由于所有子逻辑接口都属于同一个 AE 物理接口,并共享同一个选择器,使用的负载均衡内存要少得多,因此即使混合速率 AE 接口配置超过 64 个逻辑接口,也应通过。

表 1:每个 LAG 的最大接口数和每个交换机的最大 LAG 数(EX 系列交换机)

开关

每个 LAG 的最大接口数

最大 LAG 数

EX2200

8

32

EX2300

8

128

EX3200

8

32

EX3300 和 EX3300 虚拟机箱

8

32

EX3400

16

128

EX4100-F 虚拟机箱 8 128

EX4200 和 EX4200 虚拟机箱

8

111

EX4300 和 EX4300 虚拟机箱

16

128

EX4500、EX4500 虚拟机箱、EX4550 和 EX4550 虚拟机箱

8

111

EX4400 16 128

EX4600

32

128

EX4650 虚拟机箱 64 72

EX6200

8

111

EX8200

12

255

EX8200 虚拟机箱

12

239

EX9200

64

150

表 2:每个 LAG 的最大接口数和每个交换机的最大 LAG数(QFX 系列交换机)

开关

每个 LAG 的最大接口数

最大 LAG 数

QFX5100

64

96

QFX5110

64

96

QFX5120

64

72

QFX5130 64 128

QFX5200

64

128

QFX5700

128

144

QFX10002

64

150

QFX10008

64

1000

QFX10016

64

1000

注意:

在 QFX 系列交换机上,如果尝试在 LAG 中提交包含 64 个以上以太网接口的配置,您将收到一条错误消息,指出已超出组限制 64,并且配置检出失败。

要创建 LAG,请执行以下操作:

  1. 创建逻辑聚合以太网接口。

  2. 定义与逻辑聚合以太网接口相关联的参数,例如逻辑单元、接口属性和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3. 定义要包含在聚合以太网接口中的成员链路,例如,两个 10 千兆以太网接口。

  4. 配置 LACP 以进行链路检测。

请记住以下硬件和软件准则:

  • 对于 Junos OS 演化版,当有新接口作为成员添加到聚合以太网捆绑包中时,将发生链路翻动事件。向捆绑包中添加接口时,物理接口将作为常规接口删除,然后作为成员添加回去。在此期间,物理接口的详细信息将会丢失。

  • 最多可对 32 个以太网接口进行分组,以在冗余服务器节点组、服务器节点组和 QFabric 系统上形成网络节点组上的 LAG。QFabric 系统上的冗余服务器节点组和服务器节点组最多支持 48 个 LAG,QFabric 系统上的网络节点组最多支持 128 个 LAG。您可以在冗余服务器节点组、服务器节点组和网络节点组中的节点设备之间配置 LAG。

    注意:

    在 Qfabric 系统上,如果您尝试在 LAG 中提交包含 32 个以上以太网接口的配置,您将收到一条错误消息,指出已超出 32 个组限制,并且配置检出失败。

  • 最多可将 64 个以太网接口组合成一个 LAG,而在Junos Fusion中,作为聚合设备的 QFX10002 交换机最多支持 1,000 个 LAG。

  • 必须在链路的两端配置 LAG。

  • 链路任一端的接口必须设置为相同的速度并处于全双工模式。

    注意:

    Junos OS 会为每个端口分配唯一的 ID 和端口优先级。ID 和优先级不可配置。

  • QFabric 系统支持称为 FCoE LAG 的特殊 LAG,它使您能够通过同一链路聚合束传输 FCoE 流量和常规以太网流量(不是 FCoE 流量的流量)。标准 LAG 使用散列算法来确定 LAG 中的哪个物理链路用于传输,因此两台设备之间的通信可能会使用 LAG 中的不同物理链路进行不同的传输。FCoE LAG 可确保 FCoE 流量使用 LAG 中的相同物理链路进行请求和答复,以便在 QFabric 系统节点设备上保留 FCoE 设备融合网络适配器 (CNA) 和 FC SAN 交换机之间的虚拟点对点链路。FCoE LAG 不为 FCoE 流量提供负载平衡或链路冗余。但是,常规以太网流量使用标准散列算法,并在 FCoE LAG 中获得负载平衡和链路冗余等通常的 LAG 优势。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 了解 FCoE LAG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LACP 是一种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聚合以太网接口的方法。默认情况下,以太网链路不会交换包含链路状态信息的 LACP 协议数据单元 (PDU)。您可以将以太网链路配置为主动传输 LACP PDU,也可以将链路配置为被动传输它们,仅当以太网链路从远程端接收到 LACP PDU 时才发送它们。LACP 模式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传输链路称为执行者,接收链路称为伙伴。如果执行方和合作伙伴都处于被动模式,则它们不会交换 LACP 数据包,并且不会出现聚合以太网链路。如果执行方或伙伴处于活动状态,则它们会交换 LACP 数据包。默认情况下,聚合以太网接口上的 LACP 处于被动模式。要启动 LACP 数据包的传输并响应 LACP 数据包,必须启用 LACP 活动模式。您可以在不启用 LACP 的情况下配置带有 VLAN 标记和未标记的聚合以太网接口。LACP 在 IEEE 802.3ad 中定义。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Link Segments

LACP 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自动添加和删除指向 LAG 的单个链接,无需用户干预。

  • 链路监控,检查捆绑包的两端是否连接到正确的组。

在部署双宿主服务器时,网络接口卡会与交换机形成 LAG。在服务器升级期间,服务器可能无法交换 LACP PDU。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未交换 PDU,也可以将接口配置为处于该 up 状态。当对等方的 LACP 功能有限时, force-up 使用语句配置接口。默认情况下,无论交换机和对等方均处于主动模式还是被动模式,接口都会选择关联的 LAG。当未收到 PDU 时,将视为伙伴在被动模式下工作。因此,LACP PDU 传输由传输链路控制。

如果 LAG 链路的远端是安全设备,则可能不支持 LACP,因为安全设备需要确定性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请勿配置 LACP。LAG 中的所有链路均可永久运行,除非交换机检测到以太网物理层或数据链路层内的链路故障。

配置 LACP 时,它会检测链路本地端或远程端的配置错误。因此,LACP 可以帮助防止通信故障:

  • 如果未启用 LACP,本地 LAG 可能会尝试将数据包传输到远程单个接口,这会导致通信失败。

  • 启用 LACP 后,本地 LAG 无法传输数据包,除非在链路的远端也配置了带有 LACP 的 LAG。

配置聚合以太网接口

您可以将物理接口与聚合以太网接口相关联。

要配置聚合以太网接口,请执行以下操作:

  1. 指定要配置链路聚合组接口。
  2. 配置聚合以太网接口。

指定接口实例号x以完成链路关联;还必须包含在层次结构级别定义aex[edit interfaces]的语句。您可以选择性地指定专门适用于聚合以太网接口的其他物理属性;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以太网接口概述

注意:

通常,聚合以太网捆绑包支持所有受支持接口上的可用功能,这些接口可成为捆绑包中的成员链路。例外情况下,聚合以太网捆绑包不支持千兆以太网 IQ 功能和某些较新的千兆以太网功能。

千兆以太网 IQ 和 SFP 接口可以是成员链路,但聚合以太网捆绑包不支持特定于 IQ 和 SFP 的功能,即使所有成员链路都单独支持这些功能。

您需要为聚合以太网接口配置正确的链路速度,以消除任何警告消息。

注意:

在提交聚合以太网配置之前,请确保未在聚合以太网捆绑包的任何成员接口上配置链路模式;否则,配置提交检查将失败。

配置标记聚合以太网接口

要指定聚合以太网接口,请在[edit interfaces aex]层级添加vlan-tagging语句:

您还必须包含以下 vlan-id 语句:

您可以在以下层级包含此语句:

  • [edit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unit logical-unit-number]

  • [edit logical-systems logical-system-name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unit logical-unit-number]

有关 vlan-taggingvlan-id 语句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802.1Q VLAN 概述

配置未标记的聚合以太网接口

配置未标记聚合以太网接口时,将应用未标记接口的现有规则。这些规则如下:

  • 您只能在端口上配置一个逻辑接口(单元 0)。逻辑单元 0 用于在各个链路之间发送和接收 LACP 或标记协议数据单元 (PDU)。

  • 不能在逻辑接口的配置中包含该 vlan-id 语句。

通过省略vlan-tagging 配置中的和 vlan-id 语句,配置未标记的聚合以太网接口:

配置设备上的聚合以太网接口数量(增强型第 2 层软件)

默认情况下,不会创建聚合以太网接口。您必须先在路由设备上设置聚合以太网接口的数量,然后才能对其进行配置。

  1. 指定要访问设备上的聚合以太网配置。
  2. 设置聚合以太网接口的数量。

还必须通过在[edit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ether-options]层次结构级别包含802.3ad语句来指定组成物理链路。

示例:配置聚合以太网接口

聚合以太网接口可以使用来自不同 FPC、DPC 或 PIC 的接口。以下配置足以启动并运行聚合千兆以太网接口。

删除聚合以太网接口

有两种方法可以删除聚合以太网接口:

  • 您可以从接口配置中删除聚合以太网接口。Junos OS 会移除与此 aex 接口相关的配置语句,并将此接口设置为关闭状态。

  • 您还可以通过从路由设备上的设备计数中删除聚合以太网接口,从设备配置中永久移除该接口。

要删除聚合以太网接口,请执行以下操作:

  1. 删除聚合以太网配置。

    此步骤会将接口状态更改为关闭,并删除与 aex相关的配置语句。

  2. 从设备计数中删除接口。

聚合以太网接口故障排除

聚合以太网接口的故障排除问题:

show interfaces 命令显示 LAG 已关闭

问题

描述

show interfaces terse命令显示 LAG 已关闭。

溶液

检查以下内容:

  • 验证没有配置不匹配。

  • 验证所有成员端口是否都已开启。

  • 验证 LAG 是否属于家族以太网 — 交换(第 2 层 LAG)或家族网络(第 3 层 LAG)。

  • 验证 LAG 成员是否连接到另一端的正确 LAG。

  • 验证 LAG 成员是否属于同一交换机(或同一虚拟机箱)。

逻辑接口统计信息并不反映所有流量

问题

描述

逻辑接口的流量统计信息并不包含所有流量。

溶液

命令中 show interfaces 逻辑接口的流量统计字段仅显示控制流量;流量统计信息不包括数据流量。您只能查看每个物理接口的所有流量的统计信息。

不支持 IPv6 接口流量统计

问题

描述

IPv6 transit statistics命令中的 show interfaces 显示所有0值。

溶液

EX 系列交换机不支持收集和报告 IPv6 传输统计信息。

SNMP 计数器 ifHCInBroadcastPkts 和 ifInBroadcastPkts 始终为 0

问题

描述

SNMP 计数器 ifHCInBroadcastPkts 和 ifInBroadcastPkts 的值始终为 0。

溶液

EX 系列交换机上的聚合以太网接口不支持 SNMP 计数器 ifHCInBroadcastPkts 和 ifInBroadcastPkts。

在聚合以太网接口中配置用户的定期重新平衡

如果订阅者经常登录和注销您的网络,您可以将系统配置为根据特定的时间和间隔定期重新平衡链路。

要配置定期重新平衡,请执行以下操作:

  1. 访问要为其配置定期重新平衡的聚合以太网接口。
  2. 配置接口的再平衡参数,包括再平衡操作之间的时间和间隔。

配置聚合以太网 LACP

对于聚合以太网接口,您可以配置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LACP 是一种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接口的方法。您可以在启用或不启用 LACP 的情况下配置带有 VLAN 标记和未标记的聚合以太网。

对于多机箱链路聚合 (MC-LAG),必须指定和 system-id admin key。MC-LAG 对等方在发送 LACP 消息时使用相同的 system-id 方法。可以在 MC-LAG 网络设备上配置, system-id 并在对等方之间同步以进行验证。

LACP 交换是在参与者和合作伙伴之间进行的。执行组件是 LACP 交换中的本地接口。伙伴是 LACP 交换中的远程接口。

LACP 在 IEEE 802.3ad “ 多链路分段的聚合”中定义。

LACP 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自动添加和删除向聚合捆绑包的单个链接,无需用户干预

  • 链路监控,检查捆绑包的两端是否连接到正确的组

LACP 的 Junos OS 实施提供链路监控,但不提供链路自动添加和删除。

LACP 模式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如果执行方和伙伴都处于被动模式,则它们不会交换 LACP 数据包,这会导致聚合以太网链路无法启动。如果执行方或伙伴处于活动状态,则它们会交换 LACP 数据包。默认情况下,聚合以太网接口上的 LACP 处于关闭状态。如果配置了 LACP,则默认情况下它处于被动模式。要启动 LACP 数据包的传输并响应 LACP 数据包,必须在活动模式下配置 LACP。

要启用 LACP 活动模式,请在[edit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aggregated-ether-options]层次结构级别包含lacp语句,并指定active选项:

注意:

仅当将系统配置为主动或被动 LACP 模式时,系统才会存在 LACP 进程。

要还原默认行为,请在[edit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aggregated-ether-options]层次结构级别包含lacp语句,并指定passive选项:

从 Junos OS 12.2 版开始,您还可以将 LACP 配置为覆盖 IEEE 802.3ad 标准并允许备用链路始终接收流量。覆盖默认行为有助于实现亚秒级故障切换。

要覆盖 IEEE 802.3ad 标准并促进亚秒级故障切换,请在[edit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aggregated-ether-options lacp]层次结构级别包含该fast-failover语句。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以下部分:

配置 LACP 间隔

默认情况下,执行方和合作伙伴每秒发送一次 LACP 数据包。您可以通过在[edit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aggregated-ether-options lacp]层次结构级别包含periodic语句来配置接口发送 LACP 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间隔可以是快速的(每秒)或慢的(每 30 秒)。您可以在有源和无源接口上配置不同的周期速率。以不同的速率配置有源和无源接口时,发射器将遵循接收器的速率。

注意:

启用 LACP 时,源地址过滤不起作用。

在配置了 CCC 协议家族的聚合以太网接口上,不支持百分比监管器。有关百分比监管器的详细信息,请参阅 路由策略、防火墙过滤器和流量监管器用户指南

通常,所有未标记的聚合以太网接口都支持 LACP。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 配置未标记聚合以太网接口

配置 LACP 链路保护

注意:

使用 LACP 链路保护时,您只能配置两个到聚合以太网接口的成员链路:一个活动,一个备用。

要在聚合以太网中强制使用活动和备用链路,可以使用 link-protectionsystem-priority 语句在聚合以太网接口级别配置 LACP 链路保护和系统优先级。在此级别配置值将导致仅使用定义的配置配置的已配置接口。通过 LACP 接口配置,您还可以覆盖全局(机箱)LACP 设置。

LACP 链路保护也使用端口优先级。您可以使用语port-priority句在以太网接口[ether-options]层次结构级别配置端口优先级。如果选择不配置端口优先级,LACP 链路保护将使用端口优先级 (127) 的默认值。

注意:

LACP 链路保护支持在聚合以太网接口上按单元调度配置。

要为聚合以太网接口启用 LACP 链路保护,请在[edit interfaces aeX aggregated-ether-options lacp]层级使用link-protection语句:

默认情况下,当优先级较高的链路开始运行或将链路添加到被确定为优先级较高的聚合器时,LACP 链路保护将恢复为优先级较高(编号较低)的链路。但是,您可以通过将 non-revertive 语句添加到 LACP 链路保护配置来抑制链路计算。在非恢复模式下,一旦链路处于活动状态并开始收集和分发数据包,后续添加优先级更高(更好)的链路不会导致切换,并且当前链路保持活动状态。

如果在全局([edit chassis] 层次结构)级别将 LACP 链路保护配置为非恢复性,则可以将 revertive 语句添加到 LACP 链路保护配置中,以覆盖接口的非恢复性设置。在恢复模式下,向聚合器添加优先级更高的链路会导致 LACP 执行优先级重新计算,并从当前活动链路切换到新的活动链路。

谨慎:

如果聚合器的两端都启用了 LACP 链路保护,请确保将聚合器的两端配置为使用相同的模式。LACP 链路保护模式不匹配可能会导致流量丢失。

将具有两个成员接口的聚合以太网接口连接到任何其他供应商设备时,强烈建议您在聚合器的两端使用 LACP。否则,供应商设备(例如第 2 层交换机或路由器)将无法管理来自双链路聚合以太网捆绑包的流量。因此,您可能会观察到供应商设备将流量发回聚合以太网接口的备份成员链路。

目前,MX-MPC2-3D、MX-MPC2-3D-Q、MX-MPC2-3D-EQ、MX-MPC1-3D、MX-MPC1-3D-Q 和 MPC-3D-16XGE-SFPP 不会丢弃返回备份链路的流量,而 DPCE-R-Q-20GE-2XGE、DPCE-R-Q-20GE-SFP、DPCE-R-Q-40GE-SFP、DPCE-R-Q-4XGE-XFP、DPCE-X-Q-40GE-SFP 和 DPCE-X-Q-4XGE-XFP 丢弃进入备份链路的流量。

配置 LACP 系统优先级

要为接口上的聚合以太网接口配置 LACP 系统优先级,请在[edit interfaces aeX aggregated-ether-options lacp]层次结构级别使用语system-priority句:

系统优先级是一个 2 个八位位组二进制值,它是 LACP 系统 ID 的一部分。LACP 系统 ID 由系统优先级(两个最高有效八位位组)和接口 MAC 地址(六个最低有效八位位组)组成。系统优先级数值较低的系统具有较高的优先级。默认情况下,系统优先级为 127,范围为 0 到 65,535。

配置 LACP 系统标识符

要为聚合以太网接口配置 LACP 系统标识符,请在[edit interfaces aeX aggregated-ether-options lacp]层级使用语system-id句:

LACP 中用户定义的系统标识符使来自两个不同设备的两个端口可以像属于同一聚合组一样工作。

系统标识符是一个 48 位(6 字节)的全局唯一字段。它与 16 位系统优先级值结合使用,从而产生唯一的 LACP 系统标识符。

配置 LACP 管理密钥

要为 LACP 配置管理密钥,请在edit interfaces aex aggregated-ether-options lacp]层次结构级别包含语admin-key number句:

注意:

您必须配置 MC-LAG 才能配置 admin-key 语句。有关 MC-LAG 的详细信息,请参阅 在 MX 系列路由器上配置多机箱链路聚合

配置 LACP 端口优先级

要为聚合以太网接口配置 LACP 端口优先级,请在[edit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ether-options 802.3ad aeX lacp][edit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 ether-options 802.3ad aeX lacp] 层级使用port-priority语句:

端口优先级是一个 2 个八位位组字段,它是 LACP 端口 ID 的一部分。LACP 端口 ID 由端口优先级(两个最高有效八位位组)和端口号(两个最低有效八位位组)组成。端口优先级数值较低的系统具有较高的优先级。默认情况下,端口优先级为 127,范围为 0 到 65,535。

端口聚合选择由各系统根据最高端口优先级进行,并由优先级最高的系统进行分配。从最高优先级系统的最高优先级端口开始选择和分配端口,然后从那里按优先级向下工作。

注意:

启用 LACP 链路保护时,将对活动链路执行端口聚合选择(如上所述)。如果没有 LACP 链路保护,端口聚合选择时不会使用端口优先级。

跟踪 LACP 操作

要跟踪 LACP 进程的操作,请在[edit protocols lacp]层次结构级别包含以下traceoptions语句:

您可以在语句中 protocols lacp traceoptions 指定以下标志:

  • all—所有 LACP 跟踪操作

  • configuration—配置代码

  • packet—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

  • process—LACP 进程事件

  • protocol—LACP 协议状态机

  • routing-socket—路由套接字事件

  • startup- 处理启动事件

LACP 限制

LACP 可以将多个不同的物理接口链接在一起,但生成的链路聚合组 (LAG) 捆绑包中仅支持所有链接设备支持的功能。例如,不同的 PIC 可以支持不同数量的转发类。如果使用链路聚合将最多支持 16 个转发类的 PIC 的端口与最多支持 8 个转发类的 PIC 端口链接在一起,则生成的 LAG 捆绑包最多只能支持 8 个转发类。同样,将支持 WRED 的 PIC 与不支持 WRED 的 PIC 链接在一起将导致不支持 WRED 的 LAG 捆绑包。

示例:配置聚合以太网 LACP

此示例说明如何在两台 EX 交换机之间配置具有活动 LACP 的聚合以太网接口。

拓扑学

在聚合以太网配置中,两台 EX 交换机使用两个接口连接在一起。

通过未标记接口配置聚合以太网 LACP:

注意:

在此示例中,我们仅显示 EX1 的配置。EX2 具有相同的配置,但 IP 地址除外。

具有未标记聚合以太网的 LACP

机箱配置允许 1 个聚合以太网接口。该 802.3ad 配置将接口 ge-0/0/0ge-0/0/1 接口 ae0相关联。该 ae0 aggregated-ether-options 配置启用活动模式 LACP。

验证
验证聚合以太网接口
目的

验证聚合以太网接口是否已创建且已启动。

行动

在操作模式下使用命令 show interfaces terse | match ae

意义

输出显示 ge-0/0/0 和 ge-0/0/1 捆绑在一起以创建聚合以太网接口 ae0 ,并且接口已启动。

验证 LACP 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目的

验证哪些接口正在加入 LACP 以及当前状态。

行动

在操作模式下使用命令 show lacp interfaces

意义

输出显示活动模式 LACP 已启用。

验证可访问性
目的

验证两台 EX 交换机之间的 ping 是否有效。

行动

ping 10.1.1.2 count 2对 EX1 使用操作模式命令。

意义

EX1 能够通过聚合以太网接口对 EX2 执行 ping 命令。

验证 LACP 配置是否正确,以及捆绑包成员是否正在交换 LACP 协议数据包

验证 LACP 是否已正确设置,以及捆绑包成员是否正在传输 LACP 协议数据包。

验证 LACP 设置

目的

验证 LACP 是否已正确设置。

行动

要验证 LACP 是否已在一端启用为活动状态,请执行以下操作:

意义

此示例显示 LACP 已配置为一端为主动端,另一端为被动端。启用 LACP 后,必须将一端设置为活动状态,捆绑链路才能启动。

验证是否正在交换 LACP 数据包

目的

验证接口之间是否正在交换 LACP 数据包。

行动

show lacp statistics interfaces interface-name使用命令显示 LACP BPDU 交换信息。

意义

此处的输出显示链路已启动,并且正在交换 PDU。

了解 LAG 的独立 Micro BFD 会话

双向转发检测 (BFD) 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检测协议,可快速检测转发路径中的故障。要对 LAG 中的聚合以太网接口启用故障检测,可以在 LAG 束中的每个 LAG 成员链路上配置独立的异步模式 BFD 会话。独立的 micro-BFD 会话不是监控 UDP 端口的状态,而是监控单个成员链路的状态。

在 LAG 束中的每个成员链路上配置 micro-BFD 会话时,每个单独的会话将决定 LAG 中每个成员链路的第 2 层和第 3 层连接。

在特定链路上建立单个会话后,成员链路将附加到 LAG,然后通过以下任一方式进行负载平衡:

  • 静态配置 — 设备控制进程充当 micro-BFD 会话的客户端。

  •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 LACP 充当微型 BFD 会话的客户端。

当 micro-BFD 会话启动时,将建立一个 LAG 链路,并通过该 LAG 链路传输数据。如果成员链路上的 micro-BFD 会话关闭,则该特定成员链路将从负载均衡器中删除,并且 LAG 管理器会停止将流量定向到该链路。尽管有一个客户端来管理 LAG 接口,但这些 micro-BFD 会话彼此独立。

Micro-BFD 会话在以下模式下运行:

  • 分发模式 — 在此模式下,数据包转发引擎 (PFE) 在第 3 层发送和接收数据包。默认情况下,micro-BFD 会话分布在第 3 层。

  • 非分发模式 — 在此模式下,路由引擎在第 2 层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您可以通过在定期数据包管理 (PPM) 下包含语 no-delegate-processing 句,将 BFD 会话配置为此模式运行。

LAG 中的一对路由设备按指定的定期间隔交换 BFD 数据包。当路由设备在指定时间间隔后停止接收回复时,将检测到邻接方故障。这样可以快速验证成员链路连接(无论有无 LACP)。UDP 端口可区分基于 LAG 数据包的 BFD 和基于单跳 IP 数据包的 BFD。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 (IANA) 已分配 6784 作为 micro-BFD 的 UDP 目的端口。

好处

  • LAG 故障检测 — 启用点对点连接设备之间的故障检测。

  • 多个 BFD 会话 — 允许您为每个成员链路配置多个微型 BFD 会话,而不是为整个捆绑包配置单个 BFD 会话。

Micro-BFD 会话配置准则

在聚合以太网捆绑包上配置单独的 micro-BFD 会话时,请遵循以下准则。

  • 仅当两台设备都支持 BFD 时,此功能才有效。如果在 LAG 的一端配置了 BFD,则此功能不起作用。

  • 从 Junos OS 13.3 版开始,IANA 已分配 01-00-5E-90-00-01 作为微型 BFD 的专用 MAC 地址。默认情况下,专用 MAC 模式用于微型 BFD 会话。

  • 在 Junos OS 中,默认情况下,micro-BFD 控制数据包始终不标记。对于第 2 层聚合接口,在使用 BFD 配置聚合以太网时,配置必须包含 vlan-taggingflexible-vlan-tagging 选项。否则,系统将在提交配置时引发错误。

  • 在聚合以太网接口上启用 micro-BFD 时,聚合接口可以接收 micro-BFD 数据包。在 Junos OS 19.3 及更高版本中,对于 MPC10E 和 MPC11E MPC,您无法对聚合以太网接口上接收的 micro-BFD 数据包应用防火墙过滤器。对于 MPC1E 到 MPC9E,仅当聚合以太网接口配置为未标记接口时,您才能对聚合以太网接口上接收的微型 BFD 数据包应用防火墙过滤器。

  • 从 Junos OS 14.1 版开始,在 BFD 会话中指定邻接方。在 Junos OS 16.1 之前的版本中,必须将远程目标的环路地址配置为邻接地址。从 Junos OS 16.1 版开始,您还可以在将远程目的地的聚合以太网接口地址作为邻居地址的 MX 系列路由器上配置此功能。

  • 从版本 16.1R2 开始,Junos OS 会在配置提交之前根据接口或环路 IP 地址检查并验证配置的 micro-BFD local-address 。Junos OS 会对 IPv4 和 IPv6 micro-BFD 地址配置执行此检查,如果它们不匹配,提交将失败。配置的 micro-BFD 本地地址应与您在对等路由器上配置的 micro-BFD 邻接方地址匹配。

  • 对于 IPv6 地址系列,请先禁用重复地址检测,然后再使用聚合以太网接口地址配置此功能。要禁用重复地址检测,请在[edit interface aex unit y family inet6]层次结构级别包含dad-disable语句。

  • 从 Junos OS 21.4R1 版本开始,PTX10001-36MR、PTX10003、PTX10004、PTX10008 和 PTX10016 路由器支持具有同步重置和 microBFD 配置的 LACP 最小链路。

谨慎:

在将邻接方地址从环路 IP 地址更改为聚合以太网接口 IP 地址之前,先在[edit interfaces aex aggregated-ether-options]层次结构级别停用 bfd-liveness-detection 或停用聚合以太网接口。在不先停用bfd-liveness-detection或聚合以太网接口的情况下修改本地地址和邻居地址可能会导致 micro-BFD 会话失败。

为 LAG 配置微型 BFD 会话

双向转发检测 (BFD) 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检测协议,可快速检测转发路径中的故障。链路聚合组 (LAG) 将点对点连接中的设备之间的多个链路组合在一起,从而增加带宽,提供可靠性,并允许负载平衡。要在 LAG 接口上运行 BFD 会话,请在 LAG 捆绑包中的每个 LAG 成员链路上配置独立的异步模式 BFD 会话。独立的微型 BFD 会话不是监控 UDP 端口的状态,而是监控单个成员链路的状态。

注意:

从 Junos OS 演化版 20.1R1 版开始,可以在链路聚合组 (LAG) 捆绑包的每个成员链路上启用独立的微双向转发检测 (BFD) 会话。

要为聚合以太网接口启用故障检测:

  1. 在层次结构级别的配置 [edit interfaces aex aggregated-ether-options] 中包括以下语句:
  2. 配置 LAG 的 BFD 会话的身份验证条件。

    要指定身份验证条件,请包含以下 authentication 语句:

    • 指定用于对 BFD 会话进行身份验证的算法。您可以使用以下算法之一进行身份验证:

      • Keyed-MD5

      • 键控-SHA-1

      • 细致密钥-MD5

      • 一丝不苟的密钥-SHA-1

      • 简单密码

    • 要配置密钥链,请指定与 BFD 会话的安全密钥关联的名称。指定的名称必须与语句中在[edit security]层次结构级别上配置authentication-key-chains key-chain的某个密钥链匹配。

    • 在 BFD 会话上配置松散的身份验证检查。仅在 BFD 会话两端可能未配置身份验证的过渡期间使用。

  3. 为聚合以太网接口配置 BFD 计时器。

    要指定 BFD 计时器,请包含以下 detection-time 语句:

    指定阈值。这是检测 BFD 邻接方的最大时间间隔。如果传输间隔大于此值,设备将触发陷阱。

  4. 配置抑制间隔值,以设置在向 LAG 网络中的其他成员发送状态更改通知之前,BFD 会话必须保持开启状态的最短时间。

    要指定抑制间隔,请包含以下 holddown-interval 语句:

    您可以在 0 到 255,000 毫秒的范围内配置一个数字,默认值为 0。如果 BFD 会话在抑制间隔期间关闭然后又恢复,则计时器将重新启动。

    此值表示本地路由设备传输 BFD 数据包的最小间隔,以及路由设备期望从与其建立 BFD 会话的邻接方接收回复的最小间隔。您可以配置 1 到 255,000 毫秒范围内的数字。您还可以分别指定最小传输间隔和接收间隔。

  5. 配置 BFD 会话的源地址。

    要指定本地地址,请包含以下 local-address 语句:

    BFD 本地地址是 BFD 会话源的环路地址。

    注意:

    从 Junos OS 16.1 版开始,您还可以在微型 BFD 会话中使用 AE 接口地址作为本地地址来配置此功能。对于 IPv6 地址族,请先禁用重复地址检测,然后再使用 AE 接口地址配置此功能。要禁用重复地址检测,请在[edit interface aex unit y family inet6]层次结构级别包含dad-disable语句。

    从版本 16.1R2 开始,Junos OS 会在配置提交之前根据接口或环路 IP 地址检查并验证配置的微型 BFD local-address 。Junos OS 会对 IPv4 和 IPv6 微型 BFD 地址配置执行此检查,如果它们不匹配,则提交失败。配置的 micro-BFD local-address 应与对等路由器上配置的 micro-BFD neighbour-address 匹配。

  6. 指定指示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时间间隔的最小间隔。

    此值表示本地路由设备传输 BFD 数据包的最小间隔,以及路由设备期望从与其建立 BFD 会话的邻接方接收回复的最小间隔。您可以配置 1 到 255,000 毫秒范围内的数字。您还可以分别指定最小传输间隔和接收间隔。

    要指定故障检测的最小传输和接收间隔,请包含以下 minimum-interval 语句:

    注意:

    BFD 是一种消耗系统资源的密集型协议。对于基于路由引擎的会话,为 BFD 指定小于 100 毫秒的最小间隔,对于分布式 BFD 会话,指定小于 10 毫秒的最小间隔可能会导致意外的 BFD 漂移。

    根据您的网络环境,以下附加建议可能适用:

    • 对于具有大量 BFD 会话的大规模网络部署,请为基于路由引擎的会话指定最小间隔 300 毫秒,为分布式 BFD 会话指定 100 毫秒的最小间隔。

    • 对于具有大量 BFD 会话的超大规模网络部署,请联系瞻博网络客户支持,了解更多信息。

    • 要使 BFD 会话在配置不间断活动路由时在路由引擎切换事件期间保持开启状态,请为基于路由引擎的会话指定 2500 毫秒的最小间隔。对于配置了不间断活动路由的分布式 BFD 会话,最小间隔建议保持不变,仅取决于您的网络部署。

  7. 通过包含 minimum-receive-interval 语句,仅指定故障检测的最小接收间隔:

    此值表示本地路由设备期望从与之建立 BFD 会话的邻接方接收回复的最小时间间隔。您可以配置 1 到 255,000 毫秒范围内的数字。

  8. 通过包含 multiplier 以下语句,指定导致始发接口声明关闭的邻接方未接收的 BFD 数据包数:

    默认值为 3。您可以配置一个介于 1 到 255 之间的数字。

  9. 在 BFD 会话中配置邻接方。

    邻接方地址可以是 IPv4 地址,也可以是 IPv6 地址。

    要指定 BFD 会话的下一跃点,请包含以下 neighbor 语句:

    BFD 邻接方地址是 BFD 会话远程目标的环路地址。

    注意:

    从 Junos OS 16.1 版开始,您还可以在微型 BFD 会话中将远程目标的 AE 接口地址配置为 BFD 邻居地址。

  10. (可选)配置 BFD 会话以不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条件。

    要禁用 BFD 适配,请包含以下 no-adaptation 语句:

    注意:

    我们建议您不要禁用 BFD 适配,除非您的网络中最好不要有 BFD 适配。

  11. 通过包含 threshold 语句来指定检测检测时间适配的阈值:

    当 BFD 会话检测时间适应于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值时,将发送单个陷阱和系统日志消息。检测时间基于最小间隔或最小接收间隔值的乘数。对于这些配置值中的任何一个,阈值必须高于乘数。例如,如果最小接收间隔为 300 毫秒,乘数为 3,则总检测时间为 900 毫秒。因此,检测时间阈值的值必须大于 900。

  12. 通过包含 transmit-interval minimum-interval 语句,仅指定故障检测的最小传输间隔:

    此值表示本地路由设备将 BFD 数据包传输到与其建立 BFD 会话的邻接方的最小间隔。可以配置 1 到 255,000 毫秒的值。

  13. 通过包含 transmit-interval threshold 语句来指定用于检测传输间隔适配的传输阈值:

    阈值必须大于传输间隔。当 BFD 会话检测时间适应于大于阈值的值时,将发送单个陷阱和一条系统日志消息。检测时间基于最小间隔或最小接收间隔值的乘数。对于这些配置值中的任何一个,阈值必须高于乘数。

  14. 通过包含 version 语句指定 BFD 版本:

    默认设置为自动检测版本。

注意:
  • QFX 系列不支持选项 version 。从 Junos OS 17.2R1 版开始,如果尝试使用此命令,将出现警告。

  • 当两台设备都支持 BFD 时,此功能有效。如果仅在 LAG 的一端配置了 BFD,则此功能不起作用。

了解用于对 LAG 束进行哈希处理并出口下一跳 ECMP 流量的算法

瞻博网络 EX 系列和 QFX 系列使用散列算法来确定如何通过链路聚合组 (LAG) 束转发流量,或在启用等价多路径 (ECMP) 时转发到下一跳设备。

散列算法根据各种数据包字段中的值以及一些内部值(如源端口 ID 和源设备 ID)做出散列决策。您可以配置散列算法使用的一些字段。

注意:

平台是否支持取决于设备安装的 Junos OS 版本。

本主题包含以下部分:

了解散列算法

散列算法用于对进入 LAG 捆绑包的流量或在启用 ECMP 时离开交换机的流量做出流量转发决策。

对于 LAG 捆绑包,散列算法决定了如何将进入 LAG 捆绑包的流量放置到该捆绑包的成员链路上。散列算法尝试通过对捆绑包中的成员链路上的所有传入流量进行均匀负载均衡来管理带宽。

对于 ECMP,散列算法决定如何将传入流量转发到下一跳设备。

散列算法根据各种数据包字段中的值以及一些内部值(如源端口 ID 和源设备 ID)做出散列决策。散列算法使用的数据包字段因数据包的 EtherType 而异,在某些情况下,还因交换机上的配置而异。散列算法可识别以下 EtherTypes:

  • IP(IPv4 和 IPv6)

  • MPLS 的比较

  • MAC 中的 MAC

无法识别为属于这些 EtherType 中的任何一种的流量将根据第 2 层标头进行哈希处理。当用户将散列模式配置为第 2 层标头时,IP 和 MPLS 流量也会基于第 2 层标头进行散列处理。

您可以配置散列算法用于做出流量转发决策的一些字段。但是,您无法配置哈希算法如何使用标头中的某些值。

请注意以下有关哈希算法的要点:

  • 选择进行散列的字段仅基于数据包类型。这些字段不基于任何其他参数,包括转发决策(桥接或路由)或出口 LAG 捆绑包配置(第 2 层或第 3 层)。

  • 相同的字段用于对单播和组播数据包进行哈希处理。但是,单播和组播数据包的哈希处理方式不同。

  • 散列算法使用相同的字段对 ECMP 和 LAG 流量进行散列,但散列算法对 ECMP 和 LAG 流量的散列方式不同。LAG 流量使用中继散列,而 ECMP 使用 ECMP 散列。LAG 和 ECMP 都使用相同的 RTAG7 种子,但使用该 128B 种子的不同偏移以避免极化。HASH 函数的初始配置以使用中继和 ECMP 偏移量在 PFE 初始化时设置。不同的散列可确保当 LAG 束是 ECMP 下一跃点路径的一部分时,流量不会两极分化。

  • 无论交换机是否参与混合或非混合虚拟机箱或虚拟机箱交换矩阵 (VCF),都使用相同的字段进行散列。

以下各节将讨论每个 EtherType 用于散列的字段以及第 2 层标头使用的字段。

IP(IPv4 和 IPv6)

当需要将 IPv4 或 IPv6 数据包放置在 LAG 束中的成员链路上,或在启用 ECMP 时发送至下一跳设备时,散列算法会使用 IPv4 和 IPv6 数据包中的有效负载字段。

默认情况下,散列模式设置为第 2 层有效负载字段。当散列模式设置为第 2 层有效负载时,IPv4 和 IPv6 有效负载字段用于散列。

如果散列模式配置为第 2 层标头,则将使用第 2 层标头字段对 IPv4、IPv6 和 MPLS 数据包进行散列。如果希望传入的 IPv4、IPv6 和 MPLS 数据包按源 MAC 地址、目标 MAC 地址或 EtherType 字段进行哈希处理,则必须将哈希模式设置为第 2 层报头。

表 5 显示了哈希算法默认使用的 IPv4 和 IPv6 有效负载字段。

  •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使用字段。

  • Χ -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不使用字段。

  • (可配置)—字段可以配置为由散列算法使用或不使用。

在 EX2300 交换机上,当需要将 IPv4 或 IPv6 数据包放置在 LAG 束中的成员链路上,或在启用 ECMP 时将其发送至下一跳设备,哈希算法会使用 IPv4 和 IPv6 数据包中的以下有效负载字段:

  • 对于 LAG 上的单播流量 - SIP、DIP、L4SP、L4DP

  • 对于 LAG 上的已知组播流量 - 源 IP、目标 IP、入口模式 ID 和入口端口 ID

  • 对于 LAG 上的广播、未知单播和未知组播流量 - 源 MAC、目标 MAC、入口 Mod ID 和入口端口 ID

  • ECMP 负载平衡:目标 IP、第 4 层源端口和第 4 层目标端口

表 5:IPv4 和 IPv6 散列字段

Fields

EX3400

EX4300

QFX5100

QFX5110 and QFX5120

QFX5200

 

LAG

ECMP

LAG

ECMP

LAG

ECMP

LAG

ECMP

LAG

ECMP

源 MAC

X

Χ

X

Χ

Χ

Χ

Χ

Χ

Χ

X

目标 MAC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以太类型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VLAN ID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源 IP 或 IPv6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目标 IP 或 IPv6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协议(仅限 IPv4)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下一个标头(仅限 IPv6)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第 4 层源端口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第 4 层目标端口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IPv6 流标签(仅限 IPv6)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入口模组 ID

(可配置)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入口端口 ID

(可配置)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Χ

MPLS 的比较

散列算法使用源 IP、目标 IP、MPLS 标签 0、MPLS 标签 1、MPLS 标签 2 和 MPLS 3 字段对 MPLS 数据包进行哈希处理。在 QFX5110、QFX5120 和 QFX5200 交换机上,LSR 路由器也支持 ECMP。ECMP 使用以下字段对 LSR 路由器进行散列:

  • 第 3 层 VPN:MPLS 标签(前 3 个标签)、源 IP、目标 IP 和入口端口 ID

  • 第 2 层电路: MPLS 标签(排名前 3 位的标签)和入口端口 ID

表 6 显示了哈希算法默认使用的 MPLS 有效负载字段:

  •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使用字段。

  • Χ -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不使用字段。

散列算法用于 MPLS 数据包散列的字段不可由用户配置。

源 IP 和目标 IP 字段并不总是用于散列。对于未终止的 MPLS 数据包,如果在数据包中看到堆栈底部 (BoS) 标志,则会检查有效负载。如果有效负载为 IPv4 或 IPv6,则 IP 源地址和 IP 目标地址字段将与 MPLS 标签一起用于散列。如果在数据包中看不到 BoS 标志,则仅使用 MPLS 标签进行散列。

表 6:MPLS 散列字段

Field

EX3400

EX4300

QFX5100

QFX5110 and QFX5120

QFX5200

源 MAC

Χ

Χ

Χ

Χ

Χ

目标 MAC

Χ

Χ

Χ

Χ

Χ

以太类型

Χ

Χ

Χ

Χ

Χ

VLAN ID

Χ

Χ

Χ

Χ

Χ

源 IP

目标 IP

协议(用于 IPv4 数据包)

Χ

Χ

Χ

Χ

Χ

下一个报头(用于 IPv6 数据包)

Χ

Χ

Χ

Χ

Χ

第 4 层源端口

Χ

Χ

Χ

Χ

Χ

第 4 层目标端口

Χ

Χ

Χ

Χ

Χ

IPv6 流实验室

Χ

Χ

Χ

Χ

Χ

MPLS 标签 0

Χ

MPLS 标签 1

MPLS 标签 2

MPLS 标签 3

X

X

X

X

入口端口 ID

(LSR 和 L2Circuit)

X

X

X

(LSR 和 L2Circuit)

(LSR 和 L2Circuit)

MAC in-MAC 数据包散列

使用 MAC in-MAC EtherType 的数据包会通过散列算法使用第 2 层有效负载源 MAC、第 2 层有效负载目标 MAC 和第 2 层有效负载 EtherType 字段进行散列处理。请参阅 表 7

使用 MAC in-MAC EtherType 数据包中的字段进行散列首先在 13.2X51-D20 版的 EX4300 交换机上受支持。早期版本不支持使用 MAC-in-MAC EtherType 中的字段进行散列。

散列算法用于 MAC in-MAC 散列的字段不可由用户配置。

  •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使用字段。

  • Χ -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不使用字段。

表 7:MAC 中的 MAC 散列字段

Field

EX3400

EX4300

QFX5100

QFX5110 and QFX5120

QFX5200

第 2 层有效负载源 MAC

第 2 层有效负载目标 MAC

第 2 层有效负载 EtherType

第 2 层有效负载 外部 VLAN

Χ

Χ

Χ

Χ

第 2 层标头散列

当数据包的 EtherType 无法识别为 IP(IPv4 或 IPv6)、MPLS 或 MAC 中的 MAC 时,散列算法会使用第 2 层标头字段。当散列模式设置为第 2 层标头时,第 2 层标头字段还可用于对 IPv4、IPv6 和 MPLS 流量进行散列,而非有效负载字段。

  •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使用字段。

  • Χ -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不使用字段。

  • (可配置)—字段可以配置为由散列算法使用或不使用。

表 8:第 2 层标头散列字段

Field

EX3400

EX4300

QFX5100

QFX5110 and QFX5120

QFX5200

源 MAC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目标 MAC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以太类型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VLAN ID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Χ

(可配置)

(可配置)

(可配置)

散列参数

从 Junos OS 版本 19.1R1 开始,在QFX5000系列交换机上,您可以更改已实现的现有算法的散列参数。您可以更改入口和出口缓冲区分区的共享缓冲池阈值,还可以更改散列函数选择、散列算法和其他附加参数。请参阅本文档后面的配置其他散列参数。

配置算法中的字段,用于对 LAG 束和 ECMP 流量进行哈希处理(CLI 过程)

瞻博网络 EX 系列和 QFX 系列交换机使用散列算法来确定如何通过链路聚合组 (LAG) 束转发流量,或在启用等价多路径 (ECMP) 时转发到下一跳设备。

散列算法根据各种数据包字段中的值做出散列决策。您可以配置散列算法使用的一些字段。

在进入捆绑包的大多数流量相似且需要在 LAG 捆绑包中管理流量的情况下,配置散列算法使用的字段非常有用。例如,如果所有传入流量的 IP 数据包的唯一区别是源和目标 IP 地址,则可以通过将算法配置为仅使用这些字段做出散列决策,从而调整散列算法,以便更高效地做出散列决策。

注意:

QFX10002 和 QFX10008 交换机不支持配置散列模式。

将散列算法配置为使用第 2 层标头中的字段进行散列

要将散列算法配置为使用第 2 层标头中的字段进行散列,请执行以下操作:

  1. 散列模式配置为第 2 层标头:

    默认散列模式为第 2 层有效负载。因此,如果之前未配置哈希模式,则必须执行此步骤。

  2. 配置第 2 层标头中散列算法用于散列的字段:

    默认情况下,散列算法使用标头中的目标 MAC 地址、Ethertype 和源 MAC 地址字段中的值对 LAG 上的流量进行散列。您可以通过配置 no-destination-mac-addressno-ether-typeno-source-mac-address来配置散列算法,使其不使用这些字段中的值。

    您还可以通过配置 vlan-id 选项,将散列算法配置为在标头中包含 VLAN ID 字段。

    如果您希望散列算法不使用 Ethertype 字段进行散列:

配置散列算法以使用 IP 有效负载中的字段进行散列

要将散列算法配置为使用 IP 有效负载中的字段进行散列,请执行以下操作:

  1. 散列模式配置为第 2 层有效负载:

    除非散列模式设置为第 2 层有效负载,否则散列算法不会检查 IP 有效负载。默认散列模式为第 2 层有效负载。

  2. 配置 IP 有效负载中散列算法用于散列的字段:

    例如,如果您希望散列算法忽略第 4 层目的端口、第 4 层源端口和协议字段,而仅基于 IPv4 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对流量进行散列:

将散列算法配置为使用 IPv6 有效负载中的字段进行散列

要将散列算法配置为使用 IPv6 有效负载中的字段进行散列,请执行以下操作:

  1. 散列模式配置为第 2 层有效负载:

    除非散列模式设置为第 2 层有效负载,否则散列算法不会检查 IPv6 有效负载。默认散列模式为第 2 层有效负载。

  2. 配置 IPv6 有效负载中散列算法用于散列的字段:

    例如,如果您希望散列算法忽略第 4 层目的端口、第 4 层源端口和“下一个报头”字段,而仅基于 IPv6 源和 IPv6 目标地址字段对流量进行散列:

配置其他散列参数

要为 ECMP 或 LAG 流量配置散列参数,请执行以下操作:

  1. 配置预处理参数:
  2. 配置函数参数:
  3. 配置偏移量值:

变更历史表

是否支持某项功能取决于您使用的平台和版本。使用 功能浏览器 查看您使用的平台是否支持某项功能。

释放
描述
19.3
从 Junos OS 19.3 及更高版本开始,对于 MPC10E 和 MPC11E MPC,您无法对聚合以太网接口上接收的 MicroBFD 数据包应用防火墙过滤器。对于 MPC1E 到 MPC9E,仅当聚合以太网接口配置为未标记接口时,您才能对聚合以太网接口上接收的 MicroBFD 数据包应用防火墙过滤器。
19.1R1
在QFX5000交换机系列上,您可以更改已实现的现有算法的散列参数。
16.1
从 Junos OS 16.1 版开始,您还可以在 MX 系列路由器上配置此功能,并将远程目的地的聚合以太网接口地址作为邻居地址。
16.1
从版本 16.1R2 开始,Junos OS 会在配置提交之前根据接口或环路 IP 地址检查并验证配置的微型 BFD local-address
14.1X53-D25
从 Junos OS 14.1X53-D25 版开始,可以为虚拟机箱或虚拟机箱中的所有 LAG 捆绑包全局启用本地链路偏差,也可以为虚拟机箱中的每个 LAG 捆绑包单独启用本地链路偏差。
14.1
从 Junos OS 14.1 版开始,在 BFD 会话中指定邻接方。在 Junos OS 16.1 之前的版本中,必须将远程目标的环路地址配置为邻接地址。
13.3
从 Junos OS 13.3 版开始,IANA 已分配 01-00-5E-90-00-01 作为微型 BFD 的专用 MAC 地址。